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教育 > 正文

别让教材成了“被遗忘的经典”

信息发布者:黄天悟
2020-06-24 22:42:57

期末在即,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课本却是崭新的,但平时刷题却很积极。这学期,由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,不少学生认为“只要听了网课会做题就可以了”。因此,只刷题不看书,教材成了摆设。

 

  今年是北京高考“6选3”落地第一年,新高考考题会有越来越多创新问题,教育专家表示,仅靠刷题考名校的机率远不如从前。从目前趋势看,今年北京高考将倾向于“回归基础”,以教材为依托方向明显。

 

  因此,无论从未来入读高校学专业,还是眼前高考拿分,再到期末复习都建议学生要“深耕”教材,领会教材意义,不应让教材成为“被遗忘的经典”。

 

  现象

  只刷题不看书 教材成“摆设”

 

  “这眼看都快到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了,我有天无意中翻了下孩子的书,居然是崭新的!“最近让张女士纳闷的是,刚上高一的孩子在家上网课,虽然每天作业都不少,但课本上却少见一些勾勾画画的痕迹,教材基本上是崭新的。

 

  张女士不明白,“教材不是学习的依据吗?连课本都不看,又谈何巩固知识?”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后,立即得到不少朋友的应和。

 

  “不看不知道,一看以为上了半年假课!”“我们教材都不知道去哪了。”不少家长这才发现,教材原来如此不受孩子“待见”。

 

  令家长不解的是,这并非单一个例,而是一种普遍现象。不少学生认为,就算不熟悉教材,通过网课的知识点,依旧可以将课后习题做对。这样一来,学生更是对教材置之不理。

 

  针对这种现象,新国人教育创始人许建奇感慨,“想起我们小时候每次开学一发教材,家长和学生就用画报纸小心翼翼地把教材包起来;到了学期末,教材里面已经布满了圈圈点点,书皮依旧崭新。”

 

  观点

  硬核的是“知识点” 不看教材会做就行

 

  学生为什么会如此“理直气壮”地抛弃课本?就读于本市的高一学生小张就是典型“刷题党”。

 

  他表示,如今网课老师都会把课本里精华的知识点进行梳理,然后在网课上进行讲解。“这已经是精华了,为我们学习提高了效率,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精华进行知识点的巩固,然后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”。从上半学期的网络学习来看,小张觉得效果非常好。

 

  小张认为,习题都是根据教材知识点设置的,只要通过大量刷题就可以将知识点熟悉、掌握,从而在今后的考试中“见到题目都是熟人”。

 

  当然,对于“刷题党”也有人持反对意见。就读于高二的王佳臻就很反对“机械做题”。

 

  “我每天都会根据课表进行预习,这是从小学开始就养成的学习习惯”。既然预习就必须先从课本出发,王佳臻认为课本是一切学习的起点。

 

  许建奇认为,教科书是学科顶级专家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,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经典呈现。不论是课标还是教材,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与能力体系。

 

  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所所长吴海波表示,如果学生忽略教材,仅仅是模式化做题,在训练规范化和熟练度上确实可以得到提高,但如果只满足于“刷题”,那对于题目的理解深度、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会有欠缺,而成绩也很容易触碰“天花板”。

 

  分析

  应试功利性使学生忽略课本

 

  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对于课本的态度“冷淡”起来呢?北京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的高三数学李老师认为,学生忽略探究教材原理而直接刷题拿高分,这种现象非常普遍。学生之所这么做,完全是受功利心影响。”因为,刷题本身是巩固学生对试题类型的熟练度,但是需要同学们在刷题中明白解题思路背后的原理。

 

  许建奇则认为,学生们误以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,只要在课上听懂了,课下就没必要再看书了。另外,从做题的实际情况看,考试不会考查书上的原题。这些都使学生们有很多理由“忘记”教科书。

 

  但李老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,不少使用题海战术的学生只知道习题答案的“然”,却不知习题本身的“所以然”。今年是北京高考“6选3”第一年,新高考考题会有越来越多创新问题,对学生学科阅读能力越来越高,仅靠刷题考名校的机率远不如从前。

 

  “其实,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吃透教材,尤其是高中教材,老师讲的是老师对教材感悟的表达,但不等于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经验解读”。

 

  许建奇分析,学生上课能听懂,但不见得课后都能记得,准确理解的比例会更少。同时,所有校内考试都源于课本,小学和初中的考试全部根据教材的表述进行题目设计,甚至会出现教材上的原题或者改编题,高中的考试每道题考查的本质都是源于教材内容。许建奇认为不论从哪点出发,教科书无疑是学生首选要细看、反复看、精读、速读的经典内容。

 

  建议

  “吃透教材”要作为一种学习习惯

 

  教材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,究竟怎样做到回归教材?吴海波认为对教材的重视应该从各个学段开始。他常年研究高考政策,认为高中学生要从一入学就有“课本意识”。但由于目前学习以网课为主,所以他建议非毕业班学生在家里学习时首先要带着问题来预习。

 

  “老师讲课的方式是以单方向输出为主,因此建议学生先从课本知识进行预习,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,这样会更好地进入课堂。”吴海波建议学生要熟悉课本中大量的阅读材料。“新高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,着力于更多的创新能力,而这些能力都不是通过刷题获得,必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”。而课本中的诸多素材,就是培养思考能力的基础。

 

  对教材的忽视,不仅会影响学习习惯的培养,甚至会成为大学学习的“绊脚石”。李老师认为,学生对教材的“不吃透教材,不彻底了解数学原理,进入高校后会很难适应大学对问题的研究方法。尤其是理工科专业,对高中基础知识是有扎实要求的。”李老师建议,高中生们不要因为嫌麻烦而忽略教材,应该看教材与适量刷题相结合,也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空有理论而忽视实践是不能达到完美的。他认为,将深度理解教材和刷题两者合理分配,合理利用才能备考更完善。

 

  依托教材形成完整知识链条

 

  北京市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地理教研组教师赵军是北京市骨干教师,常年被学校点名带高三毕业班,教学经验丰富,可谓地理学科的“高考宝藏”。他表示,从目前趋势看,今年北京高考倾向于“回归基础”,以教材为依托方向明显。

 

  针对马上就要高考的学生,赵军建议,“在第一轮高考复习时,我们说让学生重新看教材并不意味着一句一句话看书本。”赵军直言,单纯刷题而不吃透知识点原理,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握。与其他学科不同,地理学科除了知识点体系外,还有图表体系。往往很多刷题的学生会忽略图表体系,其实里面有非常多的示意图,教材课本恰恰就是一个综合材料,而高考题的实际就是教材原理的延申。

 

  吴海波也表示,刷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学科内的单一问题,但依托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才能适应新高考的需要。

 

  两大梳理“助攻”高考

 

  高考复习究竟如何重新回归教材?考生们究竟要注意哪些细节?凭借多年备考教学经验,赵军给出两个有效“梳理”,即梳理知识点、梳理示意图体系。

 

  赵军认为,在梳理知识点时,学生要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,因为地理教材呈现的是分模块状态,建议做不同级别思维导图,将跨章节模块有效融合。

 

  “今年北京市高考一模、二模试卷中出现了新题型,让学生直接绘制示意图,不少学生在上面丢了分数。”赵军表示,这种题型的标杆只能是教材,学生不吃透教材就会出现知识点弱项,最终导致失分。无论从未来入读高校学专业,还是眼前高考拿分,赵军建议学生都要“深耕”教材,领会教材意义,而不是单纯从头到尾把教材一字不漏地看一遍。

 

  调动感官感悟教材表述

 

许建奇建议,除了从知识角度熟悉教材,还可以同时调动所有感官来感悟教材上面的所有表述。可以通过眼睛看、嘴巴读、耳朵听、动手写的方式,感悟教材上面的所有表述,包括前言、每章节的序、注解、图表等等。经过反复训练,就能够直接获得教科书编写专家的经验表达,减少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。(文/赵颖彦 曹阳)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