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、国内农药品种创制能力和剂型加工水平不高
长期以来,我国农药原药企业轻创制、重仿制,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。目前,国内约有 2 万个农药产品获得登记,而其中不同的有效成分仅为 600 多种,其余一万九千多个农药产品多为同质产品。同时,国内农药制剂剂型加工水平也有待提高。由于国内农药制剂企业在剂型开发上的投入远低于国外农药巨头,导致我国农药制剂剂型加工水平较低。美国原药与制剂数量比达到 1:30,日本为1:10,中国尚只有 1:7。
2、行业集中度低,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
我国农药企业 2,000 余家,其中农药原药企业 500 多家,农药制剂企业1,500 多家。由于农药原药投资额较大,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,国内农药企业前20 名多数为农药原药企业;农药制剂企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,导致我国农药制剂市场 集中度分散,其中大部分为销售额不足1,000 万元的小企业,年销售额超过 1 亿元的农药制剂企业只有 30 多家。
3、产品以仿制品居多,自主创新性较低
农药工业是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行业,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大,技术与产品创新是农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。经过 60 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,我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原药生产、制剂加工、科研开发和原料中间体配套在内的农药工业体系,农药科研已从仿制迈入创新、仿制结合的轨道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大部分农药品种仍为仿制品种,自主创新的品种数量不足 10%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针对新技术产业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导致的技术创新风险,由于我国农药原药企业轻创制,重仿制,行业内企业大都规模较小,缺乏创新研制的资金需求与研发能力。目前,我国大部分农药品种仍为仿制品种,自主创新的品种数量不足10%,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比例。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看,技术创新对我国农药原药厂商的影响较低,企业可以较快根据市场盈利状况调整产品组合,并进行原药+制剂的搭配,灵活性较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