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化肥 > 正文

购买化肥需注意假冒

信息发布者:黄天悟
2017-11-20 20:27:56    来源:互联网

 坑人的化肥

  1、把尿素染几个颜色,原本五十块钱的尿素就变成了一百多块钱的彩色尿素。

  2、假冒进口公司的,明明是中国某某厂生产的,但是愣是在正面打一个外国名字,如俄罗斯,而这个名字根本就查不到。想着法的把十块钱的东西卖到五十块。

  3、缺斤少两最坑爹,包装上写的肥料是总含量50的,但是为了多赚钱,里面实际含量根本就不足30,用上去以后肯定没有多少效果。

  真不知道这些肥料到底是如何流入到咱们农村的?到底谁可以替农民把好这关口!

  上面只是比较低级的模式。高级的模式还在下面:

  1.“游商”坑农

  一些不法商贩打着“最高科技产品”的旗号,走村串户。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出售肥料、玉米种、小麦种、菜种等,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(或下班后)的时间,三五个人一伙一车,在村里“忽悠”一阵,收钱卖货一会。再看势头下降,急忙收拾摊子离开。如此“游商”,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,不难看出其中的“猫腻”。

  2.“低价”骗农

  有一些不法商贩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以“低廉”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,其中有肥料,也有种子。但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”,他们销售的农资或“短斤少两”,或“含量不足”,或“伪劣假冒”。农民朋友购买后,一定会得不偿失。

  3.“专家”忽悠

  近几年来,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,经常会来一些“专家”讲课,打着“某某农科院”、“某某研究所”专家的名义,带着农资现场推广、销售。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。也有部分“专家”所讲的只是“一家之言”,并没有权威性。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,一定不要多购,只能少购试用示范。

  4.“赠奖”设套

  有一些地方经销商,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、种子,进行“改头换面”,制成非“本品”产品,利用农民“贪便宜”心里,另外购买一些实用品(如锅、伞、雨披等),采取“以赠奖促销”的办法,其实这只是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一种手段。农民朋友购买使用后就知道是“上当”。因此,出现这种情况,掏钱一定要谨慎。

  5.“名牌”下乡

  这几年,一些部门为了利益,常常不负责任地出售评比“农资评奖牌”,扯虎皮做大旗,也有些“农博会”乱举办有偿评奖活动,只要生产厂家交上一定“现金”,即可被评为不同奖项的“名牌”。只是这些“名牌”仅在各厂家的“展室”内,并不是农民朋友真正认可的名牌。农民朋友在购买时千万不要被一些经销商“忽悠”了。

  6.“假广告”欺骗

  目前假劣农资广告业充斥媒体,叫人真假难辨。农友在选购时千万不要只认“广告”,哪怕天天在电视上见到它,也不可全信。无论其广告做得多么凶,宣传成本都加到产品里了,价格死贵,如有必要可选试验后再推广。

  7.“托儿”演双簧

  近几年来,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组团“骗钱”,发挥“托儿”的作用现身说事,或现场购买。当有一些农民购买农资后,这个团伙随时组织逃走分赃。

  8.“村干部”推销

  一些农资厂商利用村干部的威信, 在村里推销肥料、种子农药,其实是他们给了村干部好处,借村干部的影响销售产品,这些产品质量没有保证,他们赚钱走人,等发现问题时,村干部也负责不了。

  小编建议:购买化肥要到合法正规,有实体店的营销点购买,不买临时的、摆地滩的、串户的,发现假化肥,不要自认“倒霉”,应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、技术监督部门、工商部门和消费协会等及时反映举报。注意索要保存购货发 票。最好在使用前提取样品封存,并贴上标签注明品牌、厂家,与购货发 票一同保管好。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样袋(品),以便解决问题。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